一位35歲知名筆廠的男性主管,某天在工廠時,從約一公尺高的堆高機跌下,當場並沒有明顯的外傷或瘀青,就醫後包括X光等檢查,也沒有骨折或任何異常。但是爾後,至少一個月會大發作一次,右膝蓋以下,包括小腿與腳跟劇痛,無法走路,須請假在家休息。遍訪名醫,幾乎到了有人介紹,有一絲治癒的希望,便前往就醫,仍無法根治,一痛就是三天。發作原因不明,不見得走得多就更痛,正常時還可以打棒球,發作時連走路都不行,如此經過了五年。患者前來求診,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。透過仔細的理學檢查,真正的關鍵是右骨盆前傾!俗稱髖骨易位,也就是醫學領域之薦腸關節失能(SI joint dysfunction)。第一次治療後,立刻感到好轉,經過每週兩次,連續四、五次治療,之後就不再發作。
也許你會好奇,既然骨盆歪斜是事實,為何有時會痛有時又不痛?其實與身體狀況好不好有關,身體條件好時,可以吸收骨盆傾斜的困擾,雖然肌肉的力量與效率降低,但可以用其他機能代償,故不會發作,但若身體處於低下狀態,沒辦法代償時,就會發病。
好比長短腳,馬拉松選手絕對不能出現長短腳,因為選手必須在高強度的狀態下,連續跑42.195公里,幾乎是超越身體的極限。但一般人差0.5到1公分,大多不會有症狀。人是可以適應的,若必須穿著高低鞋走路,一開始覺得很不習慣,但時間久了自然能適應環境,日常生活並不太會受到影響。
(圖片來源:wikipedia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